上半年,A股經歷了經貿摩擦,信用違約,金融去杠桿等多重因素打擊,致使場內流動性下滑,并引發的估值調整,截止二季度末,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錄得-13.90%,-15.05%,-8.32%跌幅,創下階段性新低。
而新能源車板塊作為“人氣概念”,在過去半年中表現出比滬深主要指數更大的波動與曲折。根據choice數據,疊加新能源車行業補貼退坡等行業因素,以及A股階段性估值下調的市場因素,CS新能車指數上半年累計跌幅達到15.13%。
富國中證新能源車指數基金(161028)作為唯一追蹤中證新能源汽車的指數基金,表現略優于追蹤指數與大盤。根據Choice數據,該基金上半年對滬指實現相對正收益+0.13%,與追蹤指數相比則實現相對正收益+1.36%,在一眾新能源主題類指數基金中表現卓越。
未來,新能源車指數投資,需要關注市場預期差帶來的投資機遇。
具體情況來看,雖然二級市場新能源車相關指數表現不佳,但基本面卻熱絡異常,今年前五個月全國新能源車同比累計銷量(紅柱)增幅達到141.6%,當月銷量(藍柱)除去春節因素外每月維持增長。
即使回溯2017年年初補貼退坡,新能源乘用車銷售依然幾乎維持每個月正增長態勢。
參考觀研天下發布《2018年中國乘用車空調系統行業分析報告-市場運營態勢與發展前景研究》
綜合來看,上述趨勢與二級市場低迷和補貼退坡之間,共同營造的預期差,以及半年報前夕的空窗期,可能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投資介入機會。
乘用車銷售于補貼退坡后繼續放量
分析人士認為,補貼退坡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形成短期情緒影響,陣痛在所難免,但新政總體考慮新能源汽車市場出清需求,主要解決結構性產能過剩,背后將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集中度提升,中高、中低端企業定位逐漸清晰,龍頭格局成型,行業未來逐步放量可能性很高。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2014至2016年,純電動車CR10(前十大市占率)分別為71.98%、67.10%和72.28%。2017年前9個月,純電動客車CR10進一步增長至81.7%。隨著行業縱深發展,優質企業將憑借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信貸資質等綜合風險抵御能力,將在未來的市場占得先機。
目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規模約占全球50%左右,中國的城鎮化趨勢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統籌能力,意味著新能源車普及率與新能源車基礎設施覆蓋率都將循序漸進。
而縱觀行業發展所帶來的投資脈絡,行業集中度提升是補貼退坡后最明晰的投資方式,指數投資則是比較符合行業集中度提升邏輯的被動投資方式之一
資料來源:互聯網,觀研天下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