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行業監管情況、監管體制、法律法規及行業政策
發布時間:2018-10-30 16:23
點擊量:次
參考觀研天下發布《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研究報告-行業現狀分析與投資前景評估》
1、 行業主要監管情況、監管體制
發行人所處行業的管理體制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下的市場調節管理體制。行業主管部門主要有發改委、工信部;行業自律組織主要為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發改委主要負責行業發展規劃的研究、產業政策的制定,指導行業的結構調整、體制改革、技術進步及改造等工作。工信部主要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的政策建議,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規章,擬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并組織實施,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是由電池行業企(事)業單位自愿組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主管部門為工信部。該協會主要負責向政府反映會員單位的愿望和要求,向會員單位傳達政府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并協助貫徹落實;開展對電池行業國內外技術、經濟和市場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交流工作,依法開展行業生產經營統計與分析工作,開展行業調查,向政府部門提出制定電池行業政策和法規等方面的建議;組織制定、修訂電池行業的協會標準,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起草和修訂工作,并推進標準的貫徹實施;協助政府組織編制電池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等。
2、 行業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隨著社會發展,環保節能理念日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推崇,我國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自律組織出臺了許多促進或規范鋰離子電池材料及其下游相關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與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產業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主要如下:
3、 行業監管體制和行業政策法規對發行人經營發展的影響
國家的政策扶持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將有效推動行業內的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設備研發、工藝配方改進等方面加大投入,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國家在新能源方面的產業政策有利于擴大公司下游行業的市場規模,進而帶動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2015 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成為鋰離子電池行業主要的增長引擎。此外,行業標準的制定在資質認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使行業具有一定的進入壁壘,在規模、技術、市場、品牌等方面具備優勢的龍頭企業將擁有更好的發展態勢,有助于行業產業集中度的提高。
1、 行業主要監管情況、監管體制
發行人所處行業的管理體制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下的市場調節管理體制。行業主管部門主要有發改委、工信部;行業自律組織主要為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發改委主要負責行業發展規劃的研究、產業政策的制定,指導行業的結構調整、體制改革、技術進步及改造等工作。工信部主要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的政策建議,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規章,擬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并組織實施,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是由電池行業企(事)業單位自愿組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主管部門為工信部。該協會主要負責向政府反映會員單位的愿望和要求,向會員單位傳達政府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并協助貫徹落實;開展對電池行業國內外技術、經濟和市場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交流工作,依法開展行業生產經營統計與分析工作,開展行業調查,向政府部門提出制定電池行業政策和法規等方面的建議;組織制定、修訂電池行業的協會標準,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起草和修訂工作,并推進標準的貫徹實施;協助政府組織編制電池行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等。
2、 行業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隨著社會發展,環保節能理念日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推崇,我國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自律組織出臺了許多促進或規范鋰離子電池材料及其下游相關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與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產業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主要如下:
序號 | 名稱 | 發布單位 | 發布時間 | 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內容 |
1 |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2006-2020 年)》 | 國務院 | 2006.02 | 重點研究太陽能電池相關材料及其關鍵技術、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技術、高容量儲氫材料技術、高效二次電池材料及關鍵技術、超級電容器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發展高效能源轉換與儲能材料體系。 |
2 | 《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 規劃和 2020 年中長期規劃綱要》 | 信息產業部 | 2006.08 | 重點發展與元器件性能密切相關的半導體材料、光電子材料、壓電與聲光材料、電子功能陶瓷材料、磁性材料、電池材料和傳感器材料等。 |
3 |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 重點領域指南 (2011 年度)》 |
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 | 2011.06 | 將高性能二次鋰電池列為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 |
4 |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 國務院 | 2012.06 | 到 2020 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 200 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 500 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
5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 | 發改委 | 2013.02 | 將鋰離子電池列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 |
6 |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支持領域 (2014 年)》 |
科技部 | 2013.07 |
將“鋰離子電池材料”列為“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 業”之“(二)電子核心基礎產業”之“22、關鍵電子材料(半導體材料、基礎光電子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新型電子元器件材料)”。 |
7 | 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辦公廳 | 2014.07 | 貫徹落實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
8 | 《關于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的通知》 |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 2015.01 |
將電池、涂料列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具體稅目注釋見附件),在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征收,適用稅率均為 4%;對無汞原電池、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又稱“氫鎳 蓄電池”或“鎳氫蓄電池”)、鋰原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和全釩液流電池免征消費稅。 |
9 |
《汽車動力蓄電 池行業規范條件》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2015.03 |
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 2 億瓦 時,金屬氫化物鎳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 1 千萬瓦時,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 5 百萬瓦時。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 10,000 套或 2 億瓦時。 |
10 |
《中國制造 2025》 |
國務院 | 2015.05 | 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
11 | 《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 | 工信部 | 2015.09 | 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電解液年產能不低于 2000 噸,電解質產能不低于 500 噸。產品質量:電解液水含量不高于 20ppm,氟化氫不高于 50ppm,金屬雜質單項含量不大于 1ppm。 |
12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2016.03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 |
13 | 《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 | 工信部 | 2016.09 | 本辦法對在中國境內銷售乘用車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乘用車生產情況生產情況兩項目標要求分別考 |
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 核,有助于提升傳統能源汽車節能水平,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管理的長效機制。 | |||
14 |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規劃的通知》 |
國務院 | 2016.12 | 強化技術創新,完善產業鏈,優化配套環境,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水平,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到 2020 年,實現當年產銷 200 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 500 萬輛,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 |
15 | 《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 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 | 2016.12 | 該通知提高了推薦車型目錄門檻并動態調整,調整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改進了補貼資金撥付方式。 |
16 |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電池行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 |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 | 2017.01 |
重點推進產業升級(提升先進裝備、強化先進控制與推行先進管理)與產品升級(小型鋰離子電池體積比能量提升 20%,達 700-750Wh/l,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 200-250Wh/kg),提升我國小型鋰離子電池在中日韓市場地位的比例至 35-40%),力爭出口在有序競爭中擴展(年均增 10%),在國家新能源汽車有利政策支持下,保持國內市場高速發展(年均增 20%);并且重視與促進超大規模企業(或企業聯合體)形成與發展、推動企業創新技術與產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隊伍的培育或培養,不斷夯實產業做強的基礎。 |
17 | 《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 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 | 2017.2 |
持續提升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降低成本,2018 年前保障高品質動力電池供應;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2020 年實現大規模應 用;到 2020 年,動力電池行業總產能超過 1000 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在 400 億瓦時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到 2020 年,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及零部件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上游產業鏈實現均衡協調發展,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骨干企業。 |
3、 行業監管體制和行業政策法規對發行人經營發展的影響
國家的政策扶持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將有效推動行業內的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設備研發、工藝配方改進等方面加大投入,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國家在新能源方面的產業政策有利于擴大公司下游行業的市場規模,進而帶動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2015 年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成為鋰離子電池行業主要的增長引擎。此外,行業標準的制定在資質認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使行業具有一定的進入壁壘,在規模、技術、市場、品牌等方面具備優勢的龍頭企業將擁有更好的發展態勢,有助于行業產業集中度的提高。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YX)
熱點